寻梦呼伦贝尔

吉君
2021-02-22

        “我的心爱在天边,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,草原茫茫天地间,洁白的蒙古包散落在河边……”青年藏族女中音歌手降央卓玛的一曲《呼伦贝尔大草原》,以其深旷优美的歌声,给听众描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。

  一个月前,我的一位好友携全家去海拉尔旅游,给我发回一组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摄影图片,用镜头定格并诠释了大草原的壮美。

  这组图片让我想起了那首歌。图片让歌声显得更加美丽动听,歌声让图片变得更加真实生动。欣赏着美景,听着美妙的歌声,真是一种人间的享受。一种分享感受的冲动,让我把这组图片和这首《呼伦贝尔大草原》一起放在了我的QQ空间,同时许下一个愿望:这辈子一定要去一次大草原!

  上苍有时特别钟爱执着的人。当我接到要去海拉尔培训的通知时,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。给我图片的朋友听到这个消息,更是目瞪口呆……

  一次培训学习,让我实现了这个梦想!

  虽然到草原只有一天半的时间,由于我做了充分的准备,才没有留下太多的遗憾。

  呼伦贝尔大草原总面积一亿四千九百万亩,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,位于大兴安岭以西,由呼伦湖、贝尔湖而得名。它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,也是世界上最优质的草原。呼伦贝尔大草原地域辽阔,风光旖旎,水草丰美,是内蒙古主要的畜牧区。那里鸟语花香、空气清新,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,微风吹来,牧草飘动,处处“风吹草低现牛羊”;蓝天白云之下,一望无际的草原、成群的牛羊、奔腾的骏马和牧民挥动马鞭、策马驰骋的英姿尽收眼底。

  看草原,了解草原文化一定要去弘吉剌部。

  弘吉剌部是蒙古统一前,草原游牧民族部落,也是呼伦贝尔大草原主要景点之一。该部落游牧于额尔古纳河、呼伦湖、贝尔湖一带。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时,归属于蒙古汗国。蒙古部与弘吉剌部世代有婚姻关系,因而元代皇后多出于弘吉剌部。史料记载,成吉思汗的母亲和妃子均出自这个部落。弘吉剌部面向亚洲最美的湿地,视野开阔,气势恢宏,其景之绝,其意之深,令人心旷神怡,流连忘返。在这里能感受到蓝天白云下草原的广袤,湿地的静溢,重忆草原英雄儿女金戈铁马,浴血沙场的爱恨情仇。

  了解草原文化,一定吃蒙餐,听蒙歌,看蒙族民间表演。

  在草原,吃蒙餐,听蒙歌,看民族表演,如果有幸能参加一次草原篝火晚会,那可真是一大享受。因为,它能让你全身心地感受蒙族文化。蒙餐中以羊肉为主的食谱,最有特点。如,烤羊肉、涮羊肉、烤全羊、手扒羊肉……蒙族歌舞表演中的主题当然就是草原了。

  看大型实景演出,应该是最奢华的文化体验了。此次呼伦贝尔之行,我有幸品尝到这一独特的蒙族文化大餐。

       “天骄·成吉思汗”实景演出以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为背景,绚彩的灯光与雄浑的乐曲相互融合,将两千米长的天际线装点得璀璨辉煌。500余名身着艳丽民族服饰的演员、2000多只牛羊、百余匹骏马在天然舞台上真实地再现成吉思汗戎马一生、征战东西,统一蒙古的英雄场景和蒙古族牧民宁静的生活。整场演出分为序幕、降生、征战、思念、大典、远征、长生天、牧歌8个篇章。“天骄·成吉思汗”实景演出,采用大型实景原生态“江格尔史诗”说唱形式,通过“红春”、“绿夏”、“金秋”、“银冬”4个篇章,艺术地再现了成吉思汗戎马倥偬、征战东西,统一蒙古各部过程中史诗般的英雄场景和蒙古族牧民生活,形象地展示蒙古民族悠久的历史、灿烂的文化及与雄浑的蒙古高原融为一体的生产、生活习俗。

了解草原文化,还要了解今天内蒙的政治、经济和地域特征。

  呼伦贝尔市是一个地级市,海拉尔是该市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中心。在这是,我游览了成吉思汗广场和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,了解了蒙古民族的发展史和深实的民族文化基石。

  满洲里市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。到了满洲里,你才会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改革开放的成就。登上国门,俄罗斯小镇后贝加尔斯克可尽收眼底,同时还可以看到具有前苏联风格“CCCP”的国门。建于1992年的互市贸易区,你可以和俄罗斯商贩砍价,购买到酒具、望远镜、皮毛制品等纯正的俄罗斯商品。在这个中、俄、蒙三国交界的地方,你能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自信。

  呼伦湖方圆八百里,面积2339平方公里,是北方第一大湖,也是呼伦贝尔的母亲湖。来到这里你就能理解,为什么呼伦贝尔要以她来命名。贝尔湖面积608.78平方公里,位于呼伦贝尔草原的西南部边缘,是哈拉哈河和乌尔逊河的吞吐湖,是中蒙两国共有的湖泊,它大部分在蒙古国境内,仅西北部的40.26平方公里为我国所有。遗憾的是此次无缘看到它。

  短暂的旅行,不能穷尽大草原的美与善,再多的语言和描述,也不过是窥犳一斑。

  不久前,我出差去过一趟西藏。来到呼伦贝尔,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:与西藏相比,呼伦贝尔到底美在哪里?离开呼伦贝尔后,我好象找到了答案:

  呼伦贝尔的美,美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;美在遍布草原的牛羊马群;美在马背上的彪悍民族和厚重的草原文化。

  这次我的寻梦之旅,留下的最大遗憾是没有拍摄到草原上特有文化地标——敖包。导游介绍说,敖包是蒙古语“堆子”意思,是由人工堆成的“石头堆”、“土堆”或“木块堆”。原来是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,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、路神和祈祷丰收、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。作为地标,只有在草原深处才有,所以在短暂的时间内没能如愿,也在情理之中。

  哲人说,真正的美是残缺的美。留下遗憾,追寻下一个梦想吧。(20108月于武汉)


阅读54
分享